早期NSCLC切除后基于CT随访的随机化结果
关于早期NSCLC术后的最佳随访,ESMO指南建议每六个月进行患者监控,持续2-3年,门诊包括病史和身体检查,优选在第12和24个月进行对比度增强螺旋胸部CT [1]。此后,应进行包括病史、身体检查和胸部CT在内的年度门诊,以检测第二原发肿瘤(SPC)。然而,这些建议并不基于随机试验,因此仅具有低至中等水平的证据。
多中心III期IFCT-0302试验是关于NSCLC术后随访的首个大型随机化研究,也是评估胸部CT作用的首个随机化试验 [2]。该试验比较了由包括病史和身体检查在内的临床门诊、胸部X射线以及仅在出现症状或异常胸部X射线情况下进行CT扫描组成的最小随访(Min)与最大随访(Max)。Max不仅包括病史和身体检查以及胸部X射线,还包括胸部和上腹部的对比度增强CT扫描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是强制性的。
在两组中,患者完成两年内每六个月一次,随后每年门诊一次的随访。共招募1,775名临床I、II或IIIA期以及T4 N0-2 NSCLC患者,他们处于解剖学完全切除后8周内。总生存率被定义为主要终点。
在8年10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后,两组之间的OS无显著差异(Max和Min分别为123.6和99.7个月;HR,0.94;p = 0.37)。第八年时,54.6%与51.7%的患者存活。在Max队列中有无病症生存期更短的趋势(59.2个月与未达到;p = 0.07),这反映了通过CT扫描对复发和SPC的早期检测。根据探索性分析,在24个月时经历复发或SPC的患者采用两种监视策略达到相同的中位OS,而基于CT的监视在24个月时无复发或SPC的患者中显著改善了OS。
作者总结认为,术后前两年每六个月进行CT扫描可能不具有任何价值,但每年进行胸部扫描可能从长期角度而言是有用的。潜在能够经受根治性治疗的SPC高风险患者可经历长期获益。
参考文献
- Vansteenkiste J et al., 2nd ESMO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. early stage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nsensus on diagnosis, treatment and follow-up. Ann Oncol 2014; 25(8): 1462-74
- Westeel V et al., Results of the phase III IFCT-0302 trial assessing minimal versus CT-scan-based follow-up for completely resected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 (NSCLC) NCT001983431. ESMO 2017, abstract 1273O
More posts
ALK阳性NSCLC:克唑替尼和艾乐替尼的更新数据
PROFILE 1014是用以确定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在ALK阳性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作用的首个研究。其在一线环境下,在ALK阳性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中比较了每日两次250 mg克唑替尼(n = 172)与培美曲塞加顺铂(n = 171)。达到主要疗效终点(即克唑替尼相比化疗在PFS方面的优势),并且HR值为0.454(克唑替尼与化疗的中位PFS分别为10.9个月与7.0个月;p
转化导致SCLC的特征和结果
在获得对EGFR TKI疗法的耐药性时,少量但显著比例的EGFR突变腺癌转化为SCLC [1]。此外,报道存在自始携带EGFR突变的SCLC病例 [2]。由于SCLC转化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尚不可知,Marcoux等人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至2017年间16名EGFR突变SCLC患者的记录[3]。根据这一分析,肿瘤维持其初始EGFR突变,并与T790M相互排斥。这也适用于之前呈T790M阳性的病例。与自始SCLC相同,EGFR突变SCLC转化的肿瘤通常携带TP53、RB1和PIK3CA突变。
获得前所未有规模的恶性间皮瘤结果
恶性胸膜间皮瘤(MPM)是一种罕见、侵袭性且预后不良的癌症。虽然使用铂类和培美曲塞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单抗(bevacizumab)是一线治疗标准,但迄今为止尚未确定批准的二线策略。吉西他滨(gemcitabine)或长春瑞滨(vinorelbine)常常用于这种情况,但它们仅显示出有限的活性。 然而,在MPM患者中评估免疫疗法有理有据。这些肿瘤的炎症表型暗示了T细胞的参与,并且MPM细胞在相当大比例的病例中表达PD-L1。此外,PD-L1表达与MPM的更差预后相关。
专访:生存期受到多条治疗线的影响
FLAURA是阳性试验,因为其结果表明奥希替尼优于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。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将其纳入可用于EGFR突变肺癌一线治疗的多重选择中。除了奥希替尼之外,还有第一代TKI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以及第二代TKI阿法替尼,但或许不久之后还可能有达克米替尼(dacomitinib),这些数据在最近一期ASCO会议上已有介绍。 在开始治疗EGFR突变肺癌患者之前,有必要考虑总体顺序。
EGFR突变肺癌:排序根据新数据作为主要话题
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EGFR TKI)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以及第二代EGFR TKI阿法替尼(afatinib)是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推荐一线选择。然而,无论初始反应程度如何,超过60 %的患者产生T790M耐药突变。对于激活EGFR突变和EGFR T790M耐药突变都具有选择性的第三代EGFR TKI奥希替尼最近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T790M阳性NSCLC患者。在两个关键的II期AURA延伸和AURA2研究中,T790M阳性NSCLC患者在先前EGFR TKI治疗发生疾病进展后就ORR和PFS而言获益于奥希替尼治疗。
早期NSCLC切除后基于CT随访的随机化结果
关于早期NSCLC术后的最佳随访,ESMO指南建议每六个月进行患者监控,持续2-3年,门诊包括病史和身体检查,优选在第12和24个月进行对比度增强螺旋胸部CT。此后,应进行包括病史、身体检查和胸部CT在内的年度门诊,以检测第二原发肿瘤(SPC)。然而,这些建议并不基于随机试验,因此仅具有低至中等水平的证据。 多中心III期IFCT-0302试验是关于NSCLC术后随访的首个大型随机化研究,也是评估胸部CT作用的首个随机化试验。